在前不久落幕的第82屆金球獎頒獎典禮當中,音喜影后獎項由Demi Moore獲得,獲獎作品則是《某種物質》,與她一同登臺頒獎的則是在劇中飾演她年輕“分身”的Margaret Qualley,兩人在臺上的互動也著實有趣。在本次金球獎當中Margaret同樣也憑借在這部作品當中的精彩表演,收獲了最佳女配角提名。
先是斬獲戛納最佳劇本獎,而后金球五提,《某種物質》可以說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佳作了,由法國導演 Coralie Fargeat 執(zhí)導,講述了一位奧斯卡獲獎演員Elisabeth的故事。
劇中50歲的Elisabeth早已年老色衰,人氣也不如當年,她本人也已經(jīng)轉行成為了一位電視健美操教練,渴望重新獲得尊重和關注。 機緣巧合下她獲得了一個神秘物質能將自己一分為二,一個星期依舊保持50歲的現(xiàn)狀,另一個星期則變成更年輕的更完美的自己——也就是Margaret Qualley飾演的Sue。
兩種身份以一種詭異且驚悚的方式融于一個角色,形成了鮮明對比。通過這一對比映照了女星們在演藝圈當中的真實困境,也將他人審視下灌輸給當代女性年齡焦慮以及容貌焦慮的思想,刻畫地鮮活而生動。
Sue作為一位被環(huán)境、欲望裹挾,逐漸迷失于身份與欲望中的人物形象,在影片當中將她置于欲望與現(xiàn)實的夾縫中,剝離出人性最赤裸的層面,而Margaret以她極強的角色塑造力,賦予了這一復雜人物以真實與厚度。 簡潔的鏡頭語言和極簡的背景布置,將觀眾的注意力完全聚焦在Margaret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上,而為了呈現(xiàn)劇中男凝視角下的“完美體”Sue,Margaret不僅需要將自己的身材狀態(tài)調(diào)整至極佳,她還需要以極富表現(xiàn)力的微表情和肢體動作回應鏡頭的直視,她本人也在這部作品當中貢獻了不少的名場面。
在拍攝這部影片時,對于她本人來說其實挑戰(zhàn)難度極大,因為于她而言,早就已經(jīng)擺脫了傳統(tǒng)世界當中不切實際的看似“完美”的審美標準。
雖說從事的工作往往與美相關,但她對于美的定義,從來不限于世俗審美框架,甚至在采訪期間直言: 她從來不懼于在鏡頭面前展現(xiàn)在別人看來或許是“缺陷”的寬牙縫;在盡情大笑時,她從來也不怕露出飽滿的牙齦或是眼角的紋路。
在此之前,多數(shù)國內(nèi)觀眾對于Margaret的印象或許還停留在“星二代”、“香奈兒女郎”這兩個身份上。 她的母親是20世紀90年代的電影偶像Andie MacDowell,她的父親也曾是一名模特。而她自己從一開始的模特,而后進入演藝圈成為一名演員,“星二代”光環(huán)或許確實給她的事業(yè)帶來一定的便利,但她自始至終似乎都游離于名利場之外,活得無比真實且自由。
原本的她是一位只會跳舞的芭蕾舞者,16歲開始決定主宰自己的人生,因為想要留在紐約做模特,就寫了一封信給她的媽媽,在信中斬釘截鐵地說到:“聽著,我覺得我不想再當舞者了,所以我要放棄芭蕾舞,留在這里。下周我就能得到這個工作和這份收入了。” 身材高挑、五官精致、自然的鏡頭表現(xiàn)力再加上芭蕾舞功底,她很快便成為了諸多時尚品牌及雜志的寵兒,與Kendall Jenner、Kaia Gerber等人算是同一時期的星二代模特。 而后她也真正憑借自己的努力將當時自己“夸下的???rdquo;變成了現(xiàn)實,在17歲就成為了Chanel以及Valentino的秀場模特,更是成為了Chanel形象大片及秀場的常客,還拿下了品牌大使頭銜。
向來樂于挑戰(zhàn)未知的她,在成為模特后不久又將興趣轉移到了表演上面,她也給自己報了相關的課程學習表演,進而正式成為了一名演員,而后更是因為在HBO美劇《守望塵世》中出演高中女孩“Jill Garvey”這一角色被觀眾所熟知。 出道至今,雖說進入演藝圈已有十余載,頂著“星二代”的頭銜進入這一行業(yè),一路走來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但她本人似乎一點都沒有沾染“明星病”,也從來不追逐世俗定義中的名利、咖位。
對于自己所飾演的角色,不在于是否是主角,為了角色,她也會盡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去詮釋。 “Margaret愿意做任何事情......任何想拍電影的人,無論拍什么,都應該認真考慮選Margaret。如果她不想拍你的電影,你就應該認真考慮不拍這部電影。沒有她,這部電影肯定不會那么有趣。”科恩兄弟之一的Ethan Coen與妻子在和她合作之后更是給出了極高評價。
與Ethan Coen合作的電影《出走俏嬌娃》
近幾年來她才算是真正憑借自己的實力在影視圈嶄露頭角,也被更多人所熟知。與Brad Pitt合作出演的《好萊塢往事》,與母親Andie MacDowell演對手戲的《女傭浮生錄》收獲了廣泛好評,近兩年的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可憐的東西》、《善良的種類》當中也都能看見她的身影。 她合作過的導演不乏許多“大人物”,例如Claire Denis、Yorgos Lanthimos以及Quentin Tarantino,在演藝事業(yè)上她雖說沒有太大的野心,但一直渴望學習更多,因此也想與更優(yōu)秀的人們合作。 不過時至今日,她始終都保持著十分謙卑的姿態(tài)面對著自己的演員身份,只要是好的作品,她也不會計較自己是否是主角。
除了明星魅力之外,她身上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保留了很多“普通人”的鮮活特征,接受采訪期間她從來都是落落大方直言直語,絲毫沒有明星包袱,私下小報記者拍的她日常從來也都是一副松弛慵懶風,不加修飾的美式復古風格獨樹一幟。
她本人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公開的社交媒體賬號,而在前不久登上澳大利亞版VOGUE期間,Margaret正面回應了自己之所以選擇演戲,其實并非因為這一行業(yè)光鮮,而是因為它與之前經(jīng)歷的一切截然相反。 在她看來犯錯、不完美才是最能體現(xiàn)人鮮活真實的特征,此前她無論是作為芭蕾舞者還是模特身份,多數(shù)都是需要展現(xiàn)完美的一面,這并不是她所喜歡的狀態(tài)。
聚光燈之外,她也一直在按照著自己的節(jié)奏進行著自己的人生。 在兩年前她與自己的音樂制作人男友Jack Antonoff順利完婚,雖說兩人的婚禮是非公開形式,但她婚禮當日的婚紗造型卻被記者捕捉到了。沒有傳統(tǒng)的華麗婚紗行頭,僅僅穿了一身簡約的緞面白裙搭配了一雙白色瑪麗珍鞋就完成了當天的新娘造型,自在松弛,鮮活而美麗。
Margaret Qualley的迷人之處從來不僅在于她的精致外在亦或是“公主式”的出生背景,而是她即便身處漩渦中心卻始終能為自己構建出一個自我舒適的內(nèi)在小天地,這樣的能力著實難能可貴。 對于向來高壓且快節(jié)奏的演藝圈來說,做到堅持自我都已十分難得了,更遑論能夠時刻保持清醒狀態(tài)。 無論是在銀幕上詮釋復雜深刻的角色,還是在生活中探索平衡與自由,她給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種獨特的、不可復制的優(yōu)雅力量。從她身上我們也能窺見女性的自信與自由其實無需外在賦予,而應是來源于內(nèi)心的豐盈與堅定。
編輯:Yijie 設計:曉霓